“以前每次换个地方的工地就要去派出所办一次登记,我又不懂怎么在网上登记,只能去现场登记。但是,干活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去弄这个呀。”刘先生现在是杭州市拱墅区康桥派出所辖区内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常年跟着包工头在各个地方的工地工作,对于办理流动人员登记也是颇有“怨言”。
虽然现在网上有流动人口远程申报平台,群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网上自助申报。但是,辖区内工地工人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较为生疏,有的甚至用的是老年机,加上工地工程量大,工期紧,绝大多数工人都没有时间请假去办理,导致工地流动人口登记率低,管理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康桥派出所就联合科技公司,巧用AI人像技术,主动服务群众,免费为工地从业人员开发设计“自主申报管理”系统,简化流动人口申报程序。据了解,康桥派出所辖区共有12.8平方公里,其中近80%的土地正在或即将进行施工,大小工地二十余个,辖区内工地从业人员数量达三万余人。
该系统平台是将“人证合一”系统、门禁系统及流动人口远程申报系统的数据联通,实现人证核验、流动人口远程申报、进出通道(门禁)人脸授权三个环节一键化操作。通过在工地安装“人证合一”系统,对申报人员进行身份核验,把住身份核对关。并在工地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使得工人出入工地必须通过门禁下发的权限“刷脸”过闸。工地从业人员只需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在自己工地上设立的“流动人口自助登记点”机器上一刷,再扫一扫脸,系统就会自动进行人证比对,并把人员数据及信息传输到后台。工地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平台就可以自助完成人员远程申报工作并同时给从业人员发放工地门禁权限,最后只要在移动警务端进行人员审核就完成了人员登记的所有步骤。
截至目前,康桥辖区工地流动人口登记率从原先的60%左右提到到现在的95%左右,同时也推进了“最多跑一次”开展,突破时空局限,使得工地流动人口登记真正进入了“刷脸”时代,达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效果。